在新时代,新媒体资源技术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新媒体资源及其技术具有多样性、互动性、多样化、个性化、跨时代性、低成本等特点。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普及和宣传各种知识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与读者和用户的有效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揭示馆藏信息、开发数据资源和创新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功能。摘要:在充分阐述新媒体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利用新媒体资源服务的措施和注意事项,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和空间。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资源服务的发展不仅为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图书馆在吸引馆藏资源丰富的用户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新媒体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更多信息的途径。传统的点对点传播模式被打破,多点对多点的网络传播模式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服务的发展不仅给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弱化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的功能
自古以来,图书馆就是文化信息的保存机构,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搜索引擎作为新媒体服务的一部分,逐渐成为公众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部分取代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功能。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用户在信息查询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开展的各种活动,应充分发挥新技术手段在新媒体资源宣传过程中的应用,同时提醒我国公共图书馆做好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编目工作,以方便搜索和使用。
减少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
公共图书馆只有提高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的依赖度,才能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然而,新媒体服务手段汇集了来自各个方向的各种信息资源。文字与图像相结合,音视频资源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的需求,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生动的阅读体验。此外,一些新媒体服务会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并根据用户的阅读偏好推荐各种信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在提高用户阅读率的情况下,新媒体资源服务使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的依赖度下降。用户对图书馆依赖性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群体数量,也给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带来挑战。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模式如图1所示。提高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要求
如前所述,新媒体资源服务的发展为用户找到有效的信息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原有的参考咨询服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例如,随着知乎, 豆瓣、天涯等互动论坛和网站的发展,用户不再仅仅依靠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来获得自己需要的答案。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也给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难题。在人力物力有限的公共图书馆,如何满足更多用户的信息、参考和阅读需求,也是图书馆需要研究的课题。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
通过分析新媒体资源服务模式对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影响,可以看出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的总体趋势,加快自身发展,改善硬件和软件上的不足,不断发展、改革和创新。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挖掘馆藏资源,丰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储存的主要机构,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如何合理挖掘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服务挖掘馆藏资源,深入开发与图书馆相关的读者阅读情况以及影响读者阅读的各种因素和指标。通过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挖掘,丰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促进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新媒体资源服务模式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更广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沟通渠道。图书馆在深度挖掘现有馆藏资源的基础上,通过APP客户端、手机网站、微博、微信、RSS、数字电视等方式进一步共享数字馆藏资源。利用便捷的新媒体手段可以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粘性,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2.资源建设应充分考虑图书馆的特点,避免重复开发。
随着图书资源数字化的发展,各级公共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对馆藏资源进行了数字化,但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内容重复的问题。比如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往往与地方省级图书馆的数字内容重叠。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图书馆的特点,立足于图书馆所在区域的地域特点进行发展,尽可能避免重复发展。例如,上海图书馆根据馆藏家谱资源的特点,将馆藏家谱资源数字化,建立家谱数据库,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为读者提供家谱资源的网络查询服务,吸引了大量粉丝。可见,公共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资源发布数字资源时,应充分考虑本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注重开发、宣传和推广自己的特色资源,尽可能避免与其他图书馆重复开发、宣传和推广资源,真正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
3.提高营销意识,加大资源和服务的推广力度。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图书馆开始使用APP客户端、手机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宣传,但各图书馆推送的内容大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独立、长期、整体的营销策划。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摒弃公共文化服务不需要营销的观念,认识到非营利营销也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将公共文化服务推向公众。除了图书馆网站和图书馆微博,对于某些目标用户,图书馆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进行精准营销,甚至使用可以显著提高信息量和信息利用效率的云营销。根据用户的实际行为,准确定位用户需求,挖掘潜在用户,借助新媒体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用户的有效链接。
4.培养公共服务人才,促进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以公民为中心的文化服务行为,强调“包容”和“平等”,要求公共图书馆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下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一些公共图书馆出现了“技术优先”的问题,过分强调图书馆员对新媒体资源技术的掌握,使图书馆员成为“新媒体技术的主人”,而不是“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传播者”。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主导机构的主导作用,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馆员的“人文精神”,从社会公平正义的层面培养馆员的人文精神和服务精神。图书馆员只有充分定位用户的中心地位,充分了解用户的工作价值,才能从内心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传播者”的重任。
总的来说,新媒体的发展对公共图书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资源推广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更丰富的业务内容和更多样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新媒体资源的发展不断改变用户的阅读方式和信息需求,给图书馆推广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技术和能力上的困难。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对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持客观态度,通过微博、微信、APP客户端、数字电视、广播等平台实时推送图书馆资源、服务和活动,扩大用户范围,挖掘潜在用户资源,增强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从而更好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